中風——香港第3號殺手病
腦部任何一部份血管突然缺血(缺血性中風)或出血(出血性中風)引致腦胞死亡。
65歲以上為高危一族,近年來四十多歲男性病發率不斷上升。
先兆
瞬間失明、走路不穩、左或右半身麻痺及手腳失力、說話不清、口角微歪等等
後遺症
失禁/失語/偏癱/失憶等神經系統症狀,視乎受損部位而定,而且更有可能出現肺炎/褥瘡/情緒失控/癲癇等併發症。
出血性中風 (爆血管)
腦內血管突破爆裂,形成大量出血,腦細胞因而受到無可挽救的損壞。
以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患者為高危份子。
成囚
- 硬膜內血腫:腦血管硬化、腦血管畸形(先天性)及動脈瘤
- 硬膜外血腫:意外創傷。
治療:
- 嚴重者需立即開腦舒壓,抽取血塊
- 養成少甜、少鹹的健康飲食習慣及戒煙、控制體重及保持恆常運動
- 按醫生處方食降血壓藥及糖尿藥。
缺血性中風
腦部因某種原因得不到正常血量供應,腦細胞因而壞死,導致永久性損壞,60歲以上為高危份子,但近來有年輕化現象、不分性別及季節亦可發病。
成因
- 血管壁的動脈粥樣硬化物阻礙通往腦部血管,或
- 因心律不正或其他原因在體內血管形成血栓子,血栓子太大而阻塞於通往腦部動脈,或
- 因某種原因顱內壓增大;導致血液不能進入大腦,引致腦細胞死亡。
急症治療
溶栓治療:如果患者可於中風後4.5小時內送到急症醫院,便有機會接受「溶栓浴療」,經過審慎評估,如果適合治療,醫生會經靜脈注射溶栓劑(tPA),有助溶解腦內阻塞血流的血栓,讓血液重新供應血給頻臨死亡的腦細胞,如果成功,可以大大減低中風對患者的傷害。
預防性治療
- 若有需要,可用外科手術取走動脈內的粥樣硬化物;
- 服用薄血丸,降壓固醇藥及人心臟科藥物等等;
- 不吃高膽固醇食物及戒煙、控制體重及定時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