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覽

原發性腦癌是本港0-19歲以下人士中最常見的癌症,在整體癌症版圖上並不普遍。但腦轉移(Brian metastasis)是惡性腫瘤治療失敗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實體瘤腦轉移患者的數量是原發性腦瘤的10倍。大約20%~40%的癌症患者發生腦轉移,由於腦部的功能特殊且無可取代,因此相較於其他腫瘤,更需要特別重視及注意。
大部份人常誤以為腦腫瘤是不治之症,但其實只有少數極惡性腦腫瘤才會致命,隨著更多新療法的引入,各類型腦腫瘤的存活率正不斷提升。

腦腫瘤的分類

腦腫瘤是指在局部腦組織細胞發生不正常的分裂增殖而生成瘤塊,卻佔據了腦部有限的空間,或侵害正常腦組織並造成腦部症狀。腦腫瘤的名稱是根據它的生長位置及腦腫瘤細胞的組織分類來命名。由腦部以外的癌(如肺癌、骨癌等)轉移來的瘤稱為腦轉移癌。

腦腫瘤分類(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各類):

膠質瘤Glioma 胚芽腫瘤(embryonal tumor) 其他腫瘤
星細胞瘤(Astrocytoma) 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 生殖細胞腫瘤(germ cell tumor)
膠狀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室管瘤(ependymoma) 顱咽管瘤(Craniopharngioma)
寡樹突膠質瘤(Oligodendroglioma) 室管膜母細胞瘤(ependymoblastoma) 神經節膠質細胞瘤ganglioglioma)
腦幹神經膠質瘤(Brainstem glioma) 松果體母細胞腫瘤(Pinealoblastoma) 過誤瘤(hamartoma)
混合形膠質瘤(Mixed glioma) 原始性神經外胚層腫瘤(Prim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神經鞘瘤(schwannoma)
視神經膠質瘤 (Optic glioma) 非典型性畸胎樣橫紋肌肉瘤(Atpical Rhabdoid/Terotoid Tumor) 腦下垂體腫瘤(pituary adenoma)
脈絡叢腫瘤(choroids plexus tumor)
脊索瘤(Chordoma)
聽覺神經瘤(Acoustic Neuroma)

 

徵兆

  • 頭痛是一種普遍的首發徵狀,這是大多數患者在病程中都有的體驗。典型腦腫瘤所致的頭痛是晨起或晚間較劇烈,白天較輕。頭痛可能在咳嗽、做運動或在體位改變如彎腰、跪地時加劇。頭痛通常是因為顱內壓力增高引起的,顱內高壓的徵狀除頭痛外,還有噁心、噴射式嘔吐、啫睡、精神障礙、視力障礙等。
  • 癲癇發作是腦腫瘤的另一種常見徵狀。癲癇發作是由於腦內正常電流紊亂所引起的,可以是全身大發作伴意識喪失,也可能發生局部性癲癇,包括肌肉抽搐或痙攣、幻嗅、語言障礙等。
  • 精神徵狀一般有記憶、語言、計算及注意力、理解力的障礙和混亂。也包括行為、性情及人格的改變。精神徵狀可以由腫瘤直接引起,也可以由顱内壓增高或腦控制個性的區域被侵犯等原因所致。有些病人去看精神病,結果卻發現是長了腦腫瘤。
  • 特殊徵狀 腦組織中的各個區域都負責相應的功能。當腫瘤在這些區域發生時,可引起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
    特殊徵狀,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各項
    • 劇烈頭痛
    • 視力變得模糊或偏盲
    • 口齒不清
    • 一邊面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痺無力
    • 走路失去平衡

檢查

磁力共振成像(MRI) 在顯示正常腦解剖方面,MRI優於以前任何技術,使用順磁性藥物gadolinium強化掃描已經成為MRI診斷腫瘤的選擇手段。使用gadolinium後,大多數惡性腫瘤出現強化。MRI對病理分級低的星形膠質瘤的診斷價值很大,對顱後窩腫瘤尤其是腦幹腫瘤,MRI診斷最為準確。MRI要比CT電腦掃描能更早地發現垂體的微線瘤,也是發現視神膠質的選擇手段。

“"CT電腦掃描 在MRI出視之前,CT是診斷顱內腫瘤的重要工具,静脈注射含碘對比劑後,可以顯示腫瘤以及腫瘤引起的結構變化。

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仍可用於觀察腫瘤的供血和引流血管的情況,以利於手術治療。使用磁共振血管成像可能會最終代替血管造影。

正電子掃描(PET) PET是使用帶正電子的放射性同位素藥物來診斷的,利用放射性藥物發射的正電子與體內負電子相湮滅所造成的r射線,以偵檢器在體外收集這些r射線,因而得出反映放射性藥物在體內吸收、代謝和分佈狀態的數據,根據這些數據,為腦腫瘤的成像提供了條件。

預後

良性腫瘤病程較長,生長緩慢,手術完全切除不易復發,但生長在腦幹等重要部位的腦瘤手術只能部份或大部份切除,手術後瘤體還有機會再復發、再生長。
惡性腦瘤5年/10年相對存活率分別為28%和24%,但對不同類型腦瘤有較大變化。纖維性星形細胞瘤5年存活率超過85%,膠質母細胞瘤則介乎於0-10%。
存活率隨確診年齡增加而下降,在兒童、青年人、大部份組織類型存活率較高。
由腫瘤本身或手術造成的腦內損傷,因應不同的受損位置及受損程度,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如手腳失力,視障、語障、聽障、認知障礙等等。但患者可透過一連串的復康訓練,通常也可回復一定程度的功能。

治療 – 手術

不論良性或惡性腦腫瘤,開顱手術切除腫瘤組織是最基本的方法,但不同類型的腫瘤會有不同的治療效果,大部份良性腫瘤經手術切除後,便可根治。有些體積較小的良性瘤有可能避過開顱手術治療,而轉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清除腫瘤組織 但惡性腫瘤便完全不同,外科手術在權衡保留患者的功能下,會盡量切除腫瘤,若仍有殘餘腫瘤,便要嘗試電療或/及化療去移除腫瘤及增長存活率。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各種新技術設備不斷應用於臨床。特別是以顯微手術為主的微侵襲外科的發展,做腦腫瘤的切除範圍不斷擴大。手術安全性和精確性的增加,使死亡率和傷殘率也不斷下降,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質量及預後。

治療 – 電療

目前文獻報告的手術存活率都是包括放射性治療的結果,惡性神經膠質瘤的1年存活率由單純手術的10.6%增加為追加電療後的32.3%;所以除非具放射性線抗性(radioresistant),都必須接受手術後電療。

在傳統放射治療中,常面臨無法完全將放射線限制在腫瘤範圍內之問題,在利用放射性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免不了會受到一些放射劑量傷害,當腫瘤所受劑量愈高時,正常組織所受放射線劑量亦隨之升高。臨床治療上有時會為了不想使正常組織和重要器官受到太多放射線劑量,而降低給予腫瘤放射線劑量,如此一來,腫瘤細胞可能無法得到足夠的致死劑量,進而影響整體放射治療效果。
近年來在美國及歐洲國家均急速發展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 -IMRT、影像導引放射治療技術-IGRT及2008年底FDA最新核准的動態式弧形放射治療VMAT(Volumetric Arc Therapy)。VMAT就是整個IMRT及IGRT功能,並且用快速螺旋方式治療的技術設備,為放射治療癌病的最新趨勢,可治療腦部腫瘤,進行分段式強度調控治療,其效果非常令人滿意。

治療 – 化療及其他

正常的腦組織都有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它能阻止有害的物質經由血流進入腦部,以保護腦部的正常功能。一般的化療藥物,如卡莫斯丁(Carmus
tine)會因為血腦屏障的阻礙,大部份藥力未能達致腦部腫瘤患處,所以需要注射大劑量的化療藥物才可產生一定的治療效果;但也因此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它括嘔吐、暈眩、血球細胞減少,
免疫力降低及脫髮等。
新一代的化療藥如替莫唑胺(Temozolomide),可有效地穿透血腦屏障,只需口服適當劑量,便可有效地進入腦部殺死癌細胞,其副作用也因而比較輕微。惡性膠質腫瘤患者若使用新一代化療藥物,再配合電療,大部份患者可有效地延長存活期。

疫苗治療 接種癌細胞疫苗以刺激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瘤,研究員總結認為樹突細胞疫苗是可行的而且安全的治療手段。

基因治療 許多方案正在臨床前動物實驗中,目前已批准在使用的四類方案;

  1. 在體外將細胞因子導入腫瘤或宿主細胞;
  2. 將”自殺”基因插入腫瘤細胞,隨之活化自殺機制;
  3. 使用腫瘤抑制基因或抗癌基因;
  4. 使用多藥物抗性基因(MDR)保護骨髓細胞耐受高劑量化療。